電站鍋爐水冷壁管腐蝕檢測
鍋爐是熱電廠重要的生産設備,其爐内水冷壁管在長期服役中受到煙氣、煤灰和火焰等侵蝕,極易出現磨損、腐蝕,造成管壁局部減薄,在管内高壓、高溫蒸汽的作用下,終産生管體爆裂洩漏等嚴重事故。鍋爐出現洩漏與一般管道出現洩漏不同,無法在繼續生産運行中進行維修,往往要停機搶修,其經濟損失巨大,因而各電廠對減少和避免鍋爐管爆漏都非常重視,加強水冷壁管的在役運行材質的監測和檢查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水冷壁管内壁腐蝕機理
造成水冷壁管管壁減薄的原因主要有外壁煙灰吹蝕和内壁垢下腐蝕。前者出現在管外壁與爐内煙氣的流向有關,有規則可循,一般均勻減薄能夠用肉眼或手感找出位置,用超聲波測厚儀可以測出其剩餘厚度。而後者在管内壁的發生位置是随機的,目前隻能靠超聲波測厚儀來局部抽查管内腐蝕情況,但由于測量前的除垢,塗抹耦合劑的準備工序,限制了測量的數量。要在幾千根幾十米高的水冷壁管中查找出個别腐蝕坑,如同大海撈針。
由給水管路帶來或停爐時形成的含有氧化鐵及氧化銅的水渣在鍋爐水冷壁管受熱面内壁産生沉積,當向火内側内壁金屬與這些氧化物接觸時,産生如下反應。
4Fe2O3+Fe→3Fe3O4
4CuO+3Fe→Fe3O4 + Cu
反應是以化學方式進行,氧化鐵和氧化銅為陽極,管内壁金屬為陰極,陰極在反應中不斷地腐蝕下去,這是垢下腐蝕的階段,管内蒸汽與高于400°C的鐵接觸時又将發生下列反應。
4H2O+3 Fe→Fe3O4 +4H2↑
當水冷壁管受熱面内由于垢下腐蝕産生的氧化物造成蒸汽停滞或流速減小時,将發生上述反應,并在金屬表面形成磁性氧化鐵膜(Fe3O4),稱為“蒸汽腐蝕”,所産生的蒸汽腐蝕後生成的氫氣如果不能較快地被氣流帶走,将與鋼管表面發生作用,使之脫碳,造成鋼材變脆,所以也稱為“氫腐蝕”。
内壁腐蝕實質上是化學反應過程,局部溫度越高反應越強烈。反應中産生的氫氧化物殘餘物将使局部蒸汽流速減慢,上述反應的進行,垢下腐蝕一般發生于鍋爐水冷壁管向火側内壁,破壞形式如貝殼。垢下腐蝕發生後向發展,緻使管壁穿孔爆裂。另外,被腐蝕區域的鋼材表面蓋有疏松的鐵鏽層,造成管壁熱傳導性不良,出現局部管壁過熱,産生材質蠕變,甚至出現管壁向外鼓包,終破裂。
在多次不同電廠的鍋爐檢測中,發現水冷壁管内壁缺陷有的以下幾種主要特征:
⑴ 缺陷多為腐蝕坑,裂紋極少。
⑵ 所有的腐蝕坑都發生在向火側,以中間部位居多。
⑶ 腐蝕坑的面積大小,随服役時間而發展。
⑷ 在爐牆上分布無規律可言。如某處出現爆管,而割開附近幾處管檢查都完好無損,運行一段時間又會在其它位置爆管。
2. 檢測原理
對在役管道的無損檢測,通常采用超聲波、熒光、磁粉、渦流和漏磁等方法,超聲波測量精度高,是一種需要耦合劑的單點測量方法,檢測效率低。熒光、磁粉法靈敏度高,但隻适合檢測外表面裂紋,不能檢測管内壁腐蝕缺陷。常規渦流法隻适合表面檢測,進一步發展的遠場渦流法可以檢查管道腐蝕,然而探頭需從管道内部穿過,這對許多封閉的容器管道是不容許的。漏磁法對管道内部缺陷具有較高的探測靈敏度,檢測速度快,成本低,操作簡單和信号直觀清晰。
漏磁法檢測的基本原理是采用合适的勵磁回路将磁場施于管道,使管壁局部磁化飽和,當被檢區域管壁存在腐蝕坑或裂紋時,局部管壁磁阻增加,該區域的磁場産生畸變,部分磁場從管壁表面洩漏出來,形成局部區域漏磁場,漏磁場的分布與缺陷的性質和幾何尺寸存在關聯。用磁敏元件獲得漏磁場分布狀況并轉化為可以觀察的電信号,即可獲及反映管道的缺陷圖形。

圖1 簡單的漏磁檢測原理描述圖
以勵磁方式不同區分,漏磁方法分為兩種:恒磁磁化和交流磁化。前者用直流電磁化或磁鐵磁化來産生勵磁,後者則用交變電流來激勵交變磁場。交流漏磁法除較恒磁法在檢測裝置上較輕便外,還在信号獲取增加了相位,頻率等方面的信息含量,能更多地收集缺陷特征,然而檢測裝置也相對複雜,昂貴。
為了減少交變磁場産生的渦流趨膚效應,交流漏磁法工作頻率較常規渦流檢測低許多,大緻在5~100Hz,視管材質和壁厚而定。由于此特征,這種方法也稱為低頻電磁檢測,簡稱LFET。
3. 儀器與信号處理
ET-1鋼管腐蝕掃查儀采用低頻交流電磁場技術,以馬鞍形探頭附着于鋼管外壁,來掃查管内壁腐蝕狀态。這種掃查方法檢測速度快,準确度高,省時省工,又易于實施,無須對管表面的氧化層、垢層進行清理工序,也無須塗抹耦合劑。掃查速度可達3~5米/分鐘。檢查的缺陷類型包括了腐蝕坑,流體粉塵沖刷減薄,裂紋,氧腐蝕,氫蝕等。典型的被測鋼管有鍋爐水冷壁管,過熱管、再熱管等等。
儀器的信号處理系統由掃查探頭、信号放大器、濾波器、相位處理電路和計算機等組成。
掃查探頭從管壁外獲得缺陷信号,經放大後送入濾波器,依據幹擾信号與缺陷真實信号不同的特征,濾除來自檢測現場空間的電磁幹擾、探頭行進中跳動等幹擾。移相器用于抵消由于管壁厚薄、材質和探頭間隙不同而産生的相位差異。
經過預處理的信号由計算機采集成數字信号,進行數字處理,以計算機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實現人機對話,圖像存儲,打印記錄等功能。

4. 儀器特點:
1. 觸摸屏和飛梭數碼旋鈕操作方式,直觀簡捷。
2. 中文友好人機對話,易于操作。
3. 微處理器控制,全數字化測試電路,高可靠性和穩定性。
4. 100個儀器内置應用程序,非工作人員也能獲得較高設置。
5. 高對比度液晶顯示屏,無論在黑暗環境或陽光直射下都能清晰觀察。
6. 内置智慧型锂離子充電電池,充滿電可連續工作5小時。
7. 特殊設計的噪聲濾除軟件能抑制檢修現場的電磁幹擾。
8. 鑄鋁機箱結構,防震防撞,堅固耐用。
9. 掃查探頭連接線長8米,長可達50米。
10. 符合現場檢測的探頭滾輪設計,輕巧而容易移動。
11. 锂電池或交流電100V~240V自适應供電或充電。
12. 僅0.9Kg探頭重量,長期操作不易疲勞。
13. 90×240×55mm超薄纖巧機身,含電池僅2Kg重量,适合野外和高空苛刻環境下工作。

5.現場應用

圖4 電廠水冷壁管 檢測現場圖一 圖5 電廠水冷壁管 檢測現場圖二
圖4、5展示了現場檢測典型操作:探頭靠滾輪騎附在管子外壁進行掃查,速度約為3~5米/分鐘,當出現管壁腐蝕減薄處,信号波形向上偏移,腐蝕越深,偏移量越大。
見圖6。探頭停留在信号較高處,其即為腐蝕坑的深處,定位非常簡單而且準确。找到缺陷位置,再以超聲波測厚方法,即能準确取得管壁剩餘厚度值。

圖6 坑狀腐蝕的檢測信号
